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国有研党委坚持高位统筹、精心组织、一体推进,认真总结经验成效,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保障集团核心功能发挥。近日,《中国有研打造党建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 全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理论文章入选“第六届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成果(案例)”。

据《国企》杂志官微报道,本次活动共收到1500多篇案例,经过初步甄选、专家复审,最终有511篇案例入选第六届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成果(案例)名单。
本次入选的案例系统介绍了集团党委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央企业行业院所功能定位,聚焦科技创新主责主业,构建“党建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引领保障集团“托底、引领、赋能”三大核心功能发挥的实践探索。
在以“思想领航 赋能向新”党建品牌为核心的“1+360+N”有研特色党建工作体系下,集团党委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嵌入科技创新全链条,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理论根基;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党建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体系支撑,完善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生态,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全文如下: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行业院所,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成立70多年来,中国有研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贯彻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国防军工,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大量关键新材料、新工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国有研党委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央企业行业院所功能定位,研究建立以“思想领航 赋能向新”党建品牌为核心的“1+360+N”有研特色党建工作体系,构建党建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嵌入科技创新全链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领保障集团“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托底功能、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的引领功能、行业转型升级的赋能功能”(以下简称“托底、引领、赋能”)三大核心功能发挥,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有研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理论根基
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围绕积极履行科技创新国家队使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构建“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团员青年”理论教育培训矩阵,系统学习党中央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战略部署。全流程闭环管理“第一议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每半年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情况,推动落地见效。实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讲、大实践”行动,推动全会精神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路线图。每年度分层分类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书记、青年科技人才等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并在培训后开展政治理论测试,结合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三会一课”等日常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在吃透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自觉。
着力加强政治理论研究。组织印发《关于构建“1+360+N”有研特色党建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有研党的建设工作指南》《调查研究工作指南》等指导文件,多次专题研究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实举措,编印《新质生产力理论汇编》、发布“科技成果转化6条”,持续健全党建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理论体系,多篇集团党委署名文章刊发于《学习时报》《科技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连续38年举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深化调查研究和成果总结,为集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多次荣获中央企业政研会优秀研究成果,2项实践成果入选全国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1项课题入选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十大优秀课题。
深入推进理论实践融合。始终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主责主业谋划开展党建工作。在“1+360+N”有研特色党建工作体系下,发布科技创新平台公司党组织专项工作清单,一体化推进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连续5年组织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指导基层党组织聚焦解决技术创新瓶颈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问题等建立“实事项目”,全方位嵌入党组织和党员力量,全过程推进目标落地。开展“党建引领保障‘托底、引领、赋能’三大核心功能发挥试点行动”,为试点单位量身定制党建工作载体和路径,推动攻关任务高质量完成。连续38年打造“青年基金”团青特色品牌,贯通“青年基金—创新基金—创新成果孵化大赛”机制,特色做法在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交流分享,在共青团中央《全团要讯》和《中国青年报》刊发。高质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保障科技创新工作顺利开展,营造风清气正、潜心攻关的良好科研生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党建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
党建领航—战略顶格推进。中国有研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党委委员与技术专家联动的战略专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高规格统筹管理各项攻关任务。加强资源汇聚,采取超常规举措,组建两级“攻关特派员”,制定“技术+市场”两张清单,按照“半月询问、每月汇总、季度汇报”工作模式定期跟进,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高质量推进。
尖兵突击—“五共”协同作战。根据攻关任务特点,从不同领域抽调技术人员组建攻关柔性团队,成立党员突击队,建立临时党小组。攻关过程中,党小组成员共过组织生活、共解技术难题、共育领军人才、共守保密红线、共享创新成果,探索形成了“五共”协同作战机制。党员同志带头挑重担、冲在前,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创新潜能,提升了团队沟通效率,培养了一批本领过硬、拼搏进取的精锐尖兵,加速了攻关任务的推进进程。
军令战榜—“五定”激励驱动。实行“军令状管理”,按照定军令状、定路线图、定时间表、定责任人、定奖惩标准“五定工作法”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全体队员接受党委授旗,签订“责任书”,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通过承诺践诺责任牵引、党员积分创先争优、“攻关英雄榜”荣誉激励,点燃队员斗志与激情,推动了攻关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全流程党组织保障工作格局”框架下,各部门、各岗位紧密协作,形成了强大的攻关合力,中国有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推进”的组织变革,从“跟跑模仿”到“并跑领跑”的能力跃升,从“技术突破”到“成果转化”的价值创造,为服务集团科技创新战略全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体系支撑,完善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生态
打造科技人才“雁阵”格局。深入实施“人才第一工程”战略,围绕“必保、必争、必跟”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三必”技术体系,涵盖六大重点领域、31个一级方向、91个子方向)绘制科技人才地图,打造科技人才“雁阵”格局。围绕一级方向,设置领域总师和专业带头人,“一人一策”精心培养,着力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围绕子方向,给予创新基金经费支持和平台锻炼,采用“人才+项目”模式,重点培育潜质领军人才。围绕重点项目,持续开展“青科班”等系统培训,出台“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导向制度,储备培养科技创新生力军,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健全技术攻关政策保障制度。围绕创新激励、知识产权、自主科技投入、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强导向、重实效的制度环境,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全面的基础保障。其中“科创30条”全面部署了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多链融合路径,“成果转化6条”系统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战新20条”明确一企一策、一任务一策、应给尽给的政策支持清单,“科技人员科技日常工作奖励指导意见”等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客户协同机制”进一步紧密了与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优秀企业的协同攻关。
培育决胜攻关的创新文化。坚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矢志不渝的科学态度。组织参观毛主席纪念堂,重温中国有研“一号工程”攻坚钛棺奋斗史;邀请50余位有研前辈讲述70余年攻坚有色金属材料与技术的创新历程,编制《院志》和《有研70年回忆录》,传承弘扬有研精神;组织参观科学家博物馆,深入开展以黄小卫院士为代表的“有研榜样”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广泛传播“有研故事”,推动形成人人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风尚,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有研党委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构建与职责使命相适应、与功能定位相协调的党建新格局,聚焦科技创新主责主业,打出一套党建引领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合拳”。在中国有研党委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团结奋斗、攻坚克难,有力保障集团“卡脖子”攻关任务实现技术突破或应用。中国有研牵头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和智能传感功能材料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共建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均顺利重组入列,获批稀土、纳米材料2个原创技术CYD,牵头组建纳米材料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新一代高镁铝合金工程化技术,推动航空主干材料由跟踪研仿向原创引领转变,获国务院国资委“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新华社、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中国有研获中国专利奖金奖、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获评2023年度、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