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中国稀土学会、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有科出版运营的《稀土学报》(中、英文版)第八届编委会暨2025年度青年编委会会议在厦门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学报》主编严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有研首席科学家、《学报》常务副主编黄小卫,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报》学术顾问沈保根,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报》学术顾问姜涛,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学报》主任委员李波,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学报》副主任委员杨占峰,《学报》第八届编委会委员、青年编委以及编辑部成员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一届编委会成立,共商《学报》高质量发展大计,全力推进稀土强国建设。

黄小卫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她向编委和青年编委表示诚挚感谢,指出编委会是期刊发展的核心,要凝聚智慧力量,共同谱写《学报》发展新篇章。
严纯华强调,打造世界一流的顶尖期刊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是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他呼吁全体编委以全球视野、前沿眼光和务实行动,群策群力,共同将《学报》打造成引领世界稀土科技发展的学术高地和战略平台。
李波高度肯定《学报》的历史贡献。他指出,作为我国稀土领域重要学术平台,《学报》不仅是学术交流载体,更是国家稀土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新一届编委会要胸怀“国之大者”,勇担使命,推动《学报》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编辑部主任王凤娥向大会作了报告,系统梳理了《学报》在坚守文章质量、提升出版服务、扩大国际影响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举措成效,分析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目标与计划。会议还宣布了第八届编委会成员名单,为到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会议组织了“如何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的专题研讨,与会人员聚焦吸引前沿顶尖稿源、优化同行评议流程、加快论文传播速度、策划学科热点专辑、拓展国际传播渠道等议题,畅所欲言、深入交流,提出了诸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学报》的未来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注入了强劲动能。

第八届编委会的成立,为《学报》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活力,开启了《学报》发展的新纪元。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主管和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编委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学报》必将牢牢把握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提升学术引领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强化国家稀土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