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

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详情页

主题教育进行时 |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有研故事系列展播(六)国之重器肩负荣光,联合行业迎难而上——记锂电350攻关团队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6-07

积极响应促创新

从蓝牙耳机到笔记本电脑,从电动汽车到家庭储能系统,目前,大众的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电池驱动。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联研究院)对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可追溯至上个世纪80年代,其中就包括锂电池。公司前身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1995年涉足3C锂离子电池,1998年实现产业化。2000年开始第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2005年实现应用。2010年组建动力电池研究中心,为国联研究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国家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依托国联研究院正式成立,着力于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和难题,实现动力电池技术革命性突破,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联研究院在电池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经历和应用经验,“十五”“十一五”期间连续滚动牵头承担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课题任务,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好运北京2008马拉松测试赛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能源车示范运行和公交线路示范运营。

团结奋进勇担当

2016年8月16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组织召开锂电350项目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明确至2020年开发出比能量达到350Wh/kg动力电池技术原型的战略目标。面对任务挑战,国联研究院专门成立350锂电攻关团队,制定5年攻关计划,分解目标,从260到300再到350。

当时行业内的电池开发并不完善,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仅220Wh/kg左右,缺乏相应的材料体系支持。团队便以主材为突破口,缺什么就自己造。

凭借前30年积攒的经验,团队迅速实现高镍正极材料开发应用,完成了能量密度260Wh/kg首个阶段目标,而基于此的“高比能动力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的产业化”项目也于2017年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团队深受鼓舞,带着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任务,向着300Wh/kg目标奋进,实现了硅负极材料研发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单体电池能量密度。接下来便到了攻关任务冲刺阶段,团队带着无限憧憬向350Wh/kg发起了最后冲刺。

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如此前顺利,高镍材料使用带来更高安全风险,高硅材料导电性差及体积膨胀问题,全电池循环衰减......诸多难题接踵而至。经过几十轮的实验验证,确定了材料、电极及电池设计,每片电极承载着大家的希望,每次注液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高镍材料热稳定性差,那就引入安全添加剂,使用安全隔膜,双管齐下降低风险;使用新型碳纳米管导电添加剂、高弹网络状粘结剂及新型SEI成膜添加剂,全方位“围剿”硅负极;设计高负载、高压实密度的正极电极,再配合稳定性“骨架”结构的负极电极,实现了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的提升。成员们空前团结,沉着应对,不分昼夜,各个击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团队成功开发出350Wh/kg电池技术原型,并于2021年4月30日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正式交付,为行业提供了前期指引和参考借鉴,极大缩短了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由实验室向产业化方向过渡的周期,为提升我国动力电池的全球产业竞争力奠定基础,也为行业提升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综合性能提供了技术参考方向。  

勇毅前行向未来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658.4万辆,同比增长88.8%。其中,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装机量约为302.3GWh,同比增长89.7%。作为动力电池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平台,国联研究院搭乘新能源汽车产业行业高速发展的特快列车,攻关团队也积极拓展研究方向。

2017年,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业化成套技术对华鼎国联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实施授权,低膨胀高稳定硅基负极材料及电池应用技术向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授权。2020年,“高比能量高镍体系电池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1年,“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众多成果落地生根,鼓舞着攻关团队再出发,努力推进技术原型向行业推广,向下游企业寻求合作。自350电池技术完成交付以来,已为长安新能源、东风汽车、中国商飞、航天九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支持,依托原型技术基础,结合不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专属电芯,不仅获得了合作伙伴及客户一致好评,团队开发水平、试制能力更是得到了全面提升。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作为一支引领创新、勇攀高峰的攻关团队,每位队员都将继续迎难而上,深耕不辍,将“勠力同心,联合发展”的团队精神深深融入血液之中,肩负国之重器的使命荣光,助力实现动力电池行业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