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

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建设
详情页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冶金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度)

研究生院 2022-05-30

一、学位授权点概况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有研总院)创建于195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本学位授权点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1年11月获得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1月获得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了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3月获得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位授权点包括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和材料冶金3个学科培养方向,依托稀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品质有色金属绿色特种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承担的众多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队伍,培养了一批既有坚实专业基础、又有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专长的研究生,形成了“以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生培养特色和优势。

 

二、培养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授权点以做强有色金属冶金科技、推进低碳绿色制造为己任,围绕国家战略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重点聚焦难冶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冶金与生态修复、电化学冶金及材料、动力电池设计验证及测试评价等重大问题开展应用基础与工程化技术研究。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具备解决关键技术、重大工程、产业共性问题等综合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学位标准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本学位授权点制定了《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研究生申请学位有关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从学科知识、基本素质、学术能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创新能力等方面规定了学位授予标准。

(1)博士学位标准

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主要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博士生最低修满12学分。科研素质主要考核学术活动、论文选题和中期等方面,具体要求为:①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3次(至少有1次为本学科全国性学术会议),记2个学分;②严格执行论文选题报告和专家考评制度;③严格执行中期考核制度,未进行中期考核的研究生,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考核成绩低于60分的将被淘汰。

在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方面,要求博士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申请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及以上至少1项并且个人排名前5名,在本专业领域的JCR二区期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②博士学位申请者为第一完成人或者导师为第一完成人、博士学位申请者为第二完成人完成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送审稿1项及以上,在本专业领域的JCR二区期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③博士学位申请者为第一完成人或者导师为第一完成人、博士学位申请者为第二完成人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在本专业领域的JCR二区期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④在本专业领域的SCI或EI收录源期刊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2篇被SCI收录源期刊收录);⑤在本专业领域的JCR二区期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⑥在本专业领域的JCR一区期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2)硕士学位标准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4年。主要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硕士生最低修满30学分。科研素质主要考核学术活动、论文选题和中期等方面,具体要求为:①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8次,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2次,记2个学分;②严格执行论文选题报告和专家考评制度;③严格执行中期考核制度,未进行中期考核的研究生,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考核成绩低于60分的将被淘汰。

在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方面,硕士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申请硕士学位的科研成果需满足下列条件:申请者需至少在专业领域的SCI或EI收录源期刊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篇。

 

三、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本学位授权点下设3个主要培养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优势如下:

(1)冶金物理化学

本学科培养方向主要开展冶金热力学、冶金反应动力学、冶金电化学和固体电化学、冶金熔体和溶液理论、材料物理化学、计算冶金和材料物理化学、二次电池等领域研究。

本研究方向立足基础理论的前沿探索与工程应用研究,重点开展稀有/稀土/稀散(“三稀金属”)战略金属绿色提取、熔盐电解、高纯金属及合金提纯、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三稀金属萃取分离与提纯理论,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开发出高纯三稀金属与合金深度提纯系列技术,具备体系化自主研制和保障能力,为核工业、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光电功能薄膜等领域提供了关键基础原材料支撑。

(2)有色金属冶金

本学科培养方向主要开展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生物冶金、电化学冶金、选冶联合、二次电池等领域研究。

本研究方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开展稀土绿色冶炼分离及资源综合利用、有色金属绿色选冶及生物冶金、高纯/超高纯金属特种冶金技术与装备、动力电池绿色制造及设计验证、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离子型稀土矿浸萃一体化等高效绿色制备技术,建立了低品位难处理的铜/镍/钴/锌/金/铀等资源生物冶金技术体系,开发出冶金固废高值利用及重金属微生物原位成矿修复技术,构建了动力电池设计验证、测试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体系,为行业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3)材料冶金

本学位授权点为充分发挥有研总院良好的材料冶金产业优势,通过材料、冶金等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开展稀有/稀土金属及合金靶材,高纯稀土化合物材料,稀土催化、结构/功能陶瓷材料、抛光材料等的设计与开发,先进二次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开发及应用等领域研究。

本学科培养方向在材料和冶金学科基础上,通过不同学科、不同学术团队的交流与融合,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重点开展高纯稀有/稀土金属及合金靶材制备技术,高纯稀土化合物制备技术,满足特殊需求用稀土催化材料、结构/功能陶瓷材料、抛光材料等制备技术,二次电池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用高纯稀土金属及靶材制造技术及装备;突破了满足国六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突破了氢化锆(ZrHx)热稳定性、高的氢密度、低的中子捕获截面以及良好的导热性等关键工艺技术,攻克了无裂纹、高氢含量氢化锆的研制以及高纯铪丝制备工艺技术;开发了高比能电池用中高镍三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等关键电极材料的工程化技术并实现成果孵化。

 

(二)师资队伍

 

本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师资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人才2名、全国杰出工程师4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名,高级工程师及以上130余名,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60余名。研究生导师3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1名。博士生导师均具有正高级职称,硕士生导师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占比92.1%。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授权点科研任务饱满,经费充足。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14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实际到账科研经费4958万元,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经费占37%,投入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有5项。学位授权点新争取到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工信部以及河北省等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为“十四五”期间科研创新及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基础保障。

2021年,学位授权点围绕国家重大行业应用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为己任,高质量完成了一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领域重大项目的结题和验收工作;孵化转化一批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绿色冶金技术,并实现推广应用;不断开发有重大应用前景、市场急需的稀有/稀土新材料,创新提升新材料制备过程需求的关键核心装备和检测手段,支撑了国家高端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针对制约稀有/稀土及下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着力开发满足应用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并推动关键技术应用推广。

 

(四)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授权点主要依托稀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品质有色金属绿色特种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目前本学位授权点具备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试试验、工程研究等教学科研活动需要的仪器、装备1200余台(套),共计2.97亿元,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采用与高校和企业建立创新联盟、成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技术中心等模式,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开展科技创新规划、重大项目实施、人才培养、科技资源共享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为研究生了解行业背景与深入生产实际提供了难得机遇。

有研总院图书馆和主办的学术期刊为本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研总院建有科技专业图书馆,充分发挥有色金属科技创新综合优势,40余年间陆续创办15本学术类、资讯类期刊。目前经营5本英文科技期刊,其中《稀有金属》(英文版)(《RARE METALS》,SCIE/EI收录,JCR4.003),国际Q1区期刊;《稀土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Rare Earths》,SCIE/EI收录,JCR3.712),国际Q2区期刊,是全球唯一专门报道稀土的英文刊。这两本期刊2021年双双入选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榜单,两刊连续十年蝉联该称号。创办的《分析检测(英文)》(《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ESCI/EI收录)。与江西理工大学合办的江西省第一本英文刊《钨科技(英文)》,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聚焦能源、环境、大交通等新兴前沿热点领域、交叉学科,期刊《链》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此外,还拥有被EI收录的《稀有金属》《中国稀土学报》和百杰期刊《分析试验室》3本国内一流中文学术期刊(CJCR分别为1.213、1.118、1.018)。

 

(五)奖助体系

 

有研总院建立了较为科学、系统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形成了涵盖基本奖学金、助学金、专项奖学金(优秀生源奖学金、希望奖学金、院长奖学金、有研“未来之星”奖学金、学术论文奖学金和优秀学位论文奖学金等)的奖助体系,其中,基本奖学金及助研津贴覆盖率达到100%,为研究生顺利毕业提供了有力保障。除院长奖学金外,其它各类专项奖学金评选均不限比例。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获各类专项奖学金44人次,其中7人获优秀生源奖学金;15人获希望奖学金;4人获院长奖学金;1人获有研“未来之星”奖学金;17人获学术论文奖学金。此外,本学位授权点为激励研究生做好科研工作,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对在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研究生予以奖励,此项奖励覆盖面超过50%。

 

四、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1)招生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高度重视招生选拔工作。博士招生通过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等途径创新选拔模式,硕士招生通过接收重点大学推荐免试生、多渠道调剂优秀生源等措施,拓展选拔渠道,提高优秀生源比例;制订研究生招生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复试环节考察内容及形式,强化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考察,确保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2021年,学位授权点录取博士生9人、硕士生17人,生源质量相对较好。

(2)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为保证生源质量,本学位授权点不断完善奖助体系,提高奖助覆盖面,增强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通过借助新媒体、优质生源高校专场宣讲、在读或已毕业研究生宣传、合作高校导师介绍、在承办的学术会议中宣传等形式,多措并举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复试选拔阶段重点考察考生主动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择优录取,保证生源质量。为避免出现高分低能,适当加大复试面试成绩比重,强化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考察,确保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保证生源质量。

 

(二)思想教育

 

本学位授权点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指引,着力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新格局。强化思政队伍建设,提升思政工作水平,构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机制。成立院士、党组织副书记等组成的德育导师团,定期组织思政教育报告。充分发挥党建、课程思政及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各二级培养单位配备负责研究生日常思想动态及思政教育的兼职德育导师1名(由专职党委副书记、工作经验丰富的导师、首席专家等担任)、兼职朋辈导师(青年辅导员)1名,并明确了德育导师和朋辈导师的职责要求,加强德育导师和朋辈导师的培训及履职监督指导。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研究生会及其他研究生组织的力量开展思政教育。

 

(三)课程教学

 

积极推动研究生导师参与授课,开设特色专业课程,实现教学相长,促进科技创新。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依托院士团队及周边高校教学资源,实现博士生全部课程自主开设。根据多年来与北京科技大学建立的研究生培养战略合作,借助其冶金工程学科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学体系,代为培养研究生的理论学习课程。学位授权点重视核心课程的质量评价,将立德树人精神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设计并组织研究生完成线上评教百余人次,树牢授课教师的育人意识、纪律意识,推动授课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负责,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

 

(四)导师指导

 

有研总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规定了导师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遴选与聘任办法,明确了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责任。本学位授权点严格落实条例要求,并明确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底线要求,导师至少每2周与研究生进行1次学术讨论,至少每个月与研究生面对面辅导科研工作或人文关怀1次,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导师如招生必须聘任副导师或成立导师指导小组。本学位授权点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方面,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会、大组会、小组组会、面谈、现场指导实验和新媒体等形式指导研究生。据调查统计,2021年,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平均每月与导师互动6次以上,平均指导时间超过1小时/次。

 

(五)学术训练

 

本学位授权点以“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为出发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严格落实学术训练各环节的要求,要求导师及指导组成员在研究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案制定、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全过程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指导。本学位授权点非常重视研究生文献调研能力和行业分析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入学阶段,导师为研究生制订了较为详细的培养计划,包括指定阅读书籍、经典文献以及相关专利,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进入实验室前,就对行业现状以及拟开展的研究课题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为研究生课题开展及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源于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导师引导研究生从项目中提炼科学问题。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包括项目前期调研、申请、立项和结题全过程,提高研究生科技研发能力。此外,派研究生参与稀土、生物冶金、动力电池相关生产企业的示范线建设等,全方面锻炼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六)学术交流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承办/参与的本领域重要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次,导师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交流19人次。本学位授权点积极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为研究生创造与国内外顶级专家的交流机会;2021年研究生做学术交流累计20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促进科研水平提升。建立了《研究生组会交流制度》,坚持每周召开研究生组会,研究生以PPT的形式分享最新前沿技术、高水平学术论文、实验方案及结果讨论等,通过交流,研究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宽了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

 

(七)论文质量

 

(1)论文质量保证手段

本学位授权点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学位申请阶段不断加大学位论文的抽查评阅力度。严格落实有研总院《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细则》《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细则》,2021年对全部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抽查评阅,抽查评阅结果优良率为85%,对14.29%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抽查评阅,抽查评阅结果优良率为100%。加大对研究生选题、中期、预审、学术不端检测等阶段表现欠佳以及担任行政职务的导师所带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评阅力度。

(2)本学位授权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本学位授权点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线,着力构建创新生态,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面向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积极引导研究生从重大科研项目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研究生基于“核心框架”概念系统开展论文研究。2021年,1名硕士生学位论文荣获院优秀学位论文;1名博士生学位论文荣获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市教委抽检硕士学位论文1篇,专家反馈评议结果为无问题;教育部抽检博士学位论文1篇,专家反馈评议结果为无问题。

 

(八)质量保证

 

(1)本学位授权点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

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的培养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制定、选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实践、大小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导师根据有研总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高校当年度课程设置为每名研究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并将要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本学位授权点建立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培养管理流程规范,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2)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

论文评阅是研究生论文质量审核的重要环节,重视评阅专家库建设,“小同行”与“大联动”相结合,小同行,定期跟踪专家的科研成果产出及研究生培养情况,在小的学术方向或学术领域单元上组建动态专家库;大联动,对专家的学术水平及治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判,建立黑白名单,加强与白名单专家多种方式的联络与合作。研究生学位论文在送审前均要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送审和答辩阶段。学位申请人如有通过技术处理使系统无法正取检测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纪律处分直至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

(3)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

本学位授权点严格落实有研总院《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考核办法》与《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等相关要求。2021年,完成了本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培养单位的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考核,从导师的基本素质、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育人能力、培养条件、指导精力、导师责任感及培养研究生责任感等六个方面,导师自我评价、研究生评价、二级单位评价、研究生院评价四个维度全面评价在岗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情况。共考核在岗导师30人,其中5人被评为优秀(按照规定优秀率不超过20%)、25人被评为良好。

(4)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有研总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研究生培养方案》等对于终止培养情况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不合格者将按退学处理。本学位授权点严格执行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通过加强学位论文选题和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抽查评阅、规定论文评阅和答辩院外专家比例等措施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管控,对不宜继续培养的研究生实施分流淘汰,本学位授权点2021年度分流淘汰博士生1名。

 

(九)学风建设

 

为了优化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学术诚信环境,增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精神和学风自律意识,培养优良学风,本学位授权点每年9月都会在入院教育阶段对新生进行了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为新生上好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第一课,引导研究生明确学术规范要求,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课程学习阶段对研究生提交的结课作业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学位申请阶段对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学位论文作者进行约谈提醒;确保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工作全覆盖。

 

(十)管理服务

 

为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本学位授权点所属稀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品质有色金属绿色特种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等平台配强配齐研究生管理专兼人员,明确研究生导师、创新平台负责人、德育导师、朋辈导师和研究生具体管理人员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职责。建立了研究生权益保护制度。有研总院《研究生管理规定》中明确了研究生参加培养活动、使用教育科研资源、参加社会服务、申请奖助学金、获得公正评价、对有异议的处分进行上诉等各项权利,覆盖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思想、生活等各方面,本学位授权点严格执行。成立了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研究生会等党团组织,通过定期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丰富研究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十一)就业发展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毕业研究生共24人,其中博士生10人,硕士生14人,毕业生就业率为100%。有3名博士生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4%的毕业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为科研设计单位、国有企业、高等教育单位,13%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为英特尔等三资企业,其它33%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内龙头企业。有研总院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发展质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反馈用人单位对有研总院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9%。

 

五、服务贡献

(一)科技进步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注重科教与产教融合,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优势,致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在难冶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绿色冶金与生态修复、电化学冶金及材料、动力电池设计验证及测试评价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研制出一批新产品,多项成果通过技术转让、自行生产以及专利许可等方式实现了成果转化,推动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绿色健康发展,为国家高端装备研制生产和国家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各领域在促进科技进步方面进展如下:

在难冶资源高效利用领域,持续开发具有我国资源特色的绿色高效稀土提取分离技术,并实现技术推广应用。自主开发成功的碳酸氢镁法冶炼分离稀土原创技术、离子型稀土原矿浸萃一体化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正在积极进行推广,并且已经在多家稀土企业应用。上述科技成果的实施转化,促进了稀土行业的绿色发展和科技进步。

在绿色选冶与生态修复领域,发明了耐氟抗辐射高效浸矿菌选育新方法,开发出高锌铅精矿生物搅拌选择性浸锌技术,研发了铯榴石选矿新药剂,突破了战略矿产资源铯选冶回收关键技术,攻克了土壤修复可控喷淋智能控制与装备设计及制造难题,研制了两种绿色高效协同修复菌剂和五种锑砷污染阻隔材料,部分成果获2021年度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

在电化学冶金及材料领域,开发出高比表面、超细稀土化合物创新合成方法及成套技术体系,突破了Ta2O5光学蒸发镀膜材料的化学成分控制、相结构控制、高致密化及异型结构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大尺寸、低成本陶瓷靶材制备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高纯-超高纯铂、铼、钒等金属提纯关键技术的开发。

在动力电池设计验证及测试评价领域,开发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内短路、异常析锂等失效模式预警技术,开展动力电池热失控过程电-热-化-气测控技术、四综合动力电池系统可靠性评价技术等方向研究,完成高安全核壳梯度高镍正极材料的中试技术开发,开发了动力电池热失控产气检测方法和装置,依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持制定团体标准草案2项。

 

(二)经济发展

 

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政府及有研总院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都十分重视、投入和扶持力度很大,本学位授权点以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一批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应用型人才;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创新的氛围也会促进知识的快速传播,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向国家和地方组织机构提供咨询服务,促进经济发展。2021年,向国资委汇报稀土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向河北省科技厅递交了“河北省稀土科技发展规划建议”;编制完成了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面向2035的稀土催化材料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参与完成了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国氢能发展战略研究(2035)》,对发达国家氢能战略、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科学研判,并提出中国氢能发展战略及近期重点任务;参与完成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课题“2040可再生能源工程科技战略研究”,对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成熟度、发展方向、发展潜力等进行研判,提出了2040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图及重点任务和工程建议;参与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研究》调研及编制工作,提出了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为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文化建设

 

创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学术文化氛围的熏陶。本学位授权点通过带领研究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研究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搭建了高水平学术文化交流平台,营造出体现研究生特点、时代特征和学位授权点特色的研究生学术文化氛围,培育优良学风,增强创新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六、持续改进计划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快导师队伍建设,鼓励各平台积极加快人才引进步伐,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质量和数量;加大中青年导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素质能力。

加强与高校合作,培养优秀人才。充分利用有研总院发展优势与高校紧密合作,注重理论学习与应用技能培养,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各自的优势资源,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此外,鼓励导师与高校合作申报研究项目,合作举办学术会议。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世界一流高校建立更深层次合作。